从练习(1)中可看出,这种触键可用于力度要求较大(如sff)的和弦及八度。但是全臂触键的重要用途却如练习(2)和练习(3)所示那样。因为当手指由肩部肌肉控制时,演奏者便能轻而易举地掌握槌击琴弦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每一层次的力度。因此在弹奏旋律时,由于力度的层次感极为重要,全臂触键的意义也就格外重大。
此外,不论采用哪种触键方式都应注意手指的姿势。当手指弯曲得较明显时,指尖的触键过程总是很直接,离键过程也很快,所发出的声音往往清晰、明净。而当手指伸平时,下键动作就较慢,指尖粘附键盘的倾向容易产生非常连贯的声音。于是当手指略微朝闪伸展时较适宜发出“歌唱性”旋律所要求的音色,同时也受到全臂的极好控制。可以说,肖邦作品中迷人的旋律唯有在手指伸展和全臂触键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表现得最为充分。
五、小结概括这四种触键的作用方式和功能如下:
1、 指力触键:手腕放松,只有手指动作,专用于产生最轻层次的声音。
2、 手力触键:手和手指从腕部用力来下键。手腕在下键的那一刻有自然拱起的倾向。
3、 臂重触键:前臂和手腕下落时,推下琴键,而不是敲下琴键。第2和第3类主要用于经过句乐段。
4、 全臂触键:手臂和手在下键时共同作用。这种触键多用于力度要求大的乐句和歌唱性旋律。
减少动作通过对上述各种触键中所包含的肌肉运动的描述,可能使读者产生一个印象,似乎现代钢琴弹奏法就在于手和手臂的一系列外在的旋转动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面所描述的各种动作的完成形态只发生在演奏者的意识中,它们的外在形态应尽少显露。正如学走路的幼儿总是艰难地平衡自己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先迈出一只脚,再迈出第二只脚一样。钢琴家在能够自如地弹奏以前,也必须有意识地,甚至用夸大的姿势去剖析每一个动作。一旦选择了适当的触键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后,他就可以减少肌肉的动作,使每股肌肉在执行任务时,几乎使人觉察不到。就象孩子长大后,无须再做那套学走路时的复杂动作了。
所以,专业演奏者弹奏时,手的动作应当相当平稳。手腕只需做轻微的上下动作(视触键需要而定)。手的左右转动幅度也是极其微小的。演奏者掌握了不同种类的触键方式后,就可以本能地为他所演奏的作品或乐段选择任何一种合适的触键方式--------轻巧的经过句用指力触键,旋律用臂重触键……等等。
这样,所有的触键方式都可以配合得象运转自如的机器中的各个部件一样。 其他触键人们还常提到一些特殊的触键方式。实际上它们是包括在上述几种基本触键之中的另一些形式而已。比如所谓的连奏触和断奏触键,以及按压式和旋律式触键。后面这两种触键与我们的全臂触键并没有什么不同。
抬高手指这个问题的再次提出是为了明确弹奏时手指是否应当抬高和高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回答是:现代钢琴家很少仅仅为了增加力度而抬高手指,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更好的途径来获得这种力度。但是也毫无必要让手指永远粘附在琴键上。有的时候,手指稍稍抬起反倒能够发出更为清晰和准确的声音(尤其是在连续弹奏的双音中)。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它们抬起?对于学生常犯的手指含混不清的毛病,只能用抬高手指的方法来纠正。应当牢牢记住这条准则:为了使演奏自如,凡是不必要的和无用的手指(以及手和手臂)动作都应竭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