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器乐教学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器乐教学在音乐表现(歌唱、演奏、)和音乐创造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进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我们把简单易学的乐器引进课堂,运用以琴助唱、小组合作、快乐参与等多种器乐教学策略,使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易懂,让高效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器乐教学实验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器乐本身,“课堂乐器”不同于常规意义的乐器,它具有“简易性”和“全体性”的特点。“课堂器乐”对学生而言,既是“乐器”——学习掌握一种乐器,更是“学具”——通过乐器拓展音乐学习;对教师而言,既是“教具”——教会学生掌握乐器,更是“教育”——与其他教学领域同等重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 器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因为器乐教学像唱歌教学一样,是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是学生用来创造音乐美并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契机。
第二, 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器乐教学对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来说有重要意义。
第三,器乐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很全面、很严格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必须有准确的音高作保证;生动活泼或粗犷有力的节奏,必须有准确的音值作保证;引人入胜的情感,必须有适当的速度、力度作保证。此外,演奏者的音乐记忆力、音乐理解力、音乐想象力、识谱能力、演奏技巧等,都直接影响乐曲艺术效果。
因此,太原市初中音乐教学将围绕“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展开实验,试图建立一套利用器乐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体系,该体系将有效促进我市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本课题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内中小学器乐教学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也能为后继的研究者提供研究和探索的依据。同时,通过本课题,会带动我市部分中小学音乐老师参与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