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终于能正名了!根据教育部日前下达的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暂定增加艺术学类。多少年来,学表演、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顶着的却是“文学学士”的帽子,所幸的是这很快将成为历史了,教育部拟在2012年首次设立“艺术学士”,今后学艺术的学生归类为“艺术学士”。
从无名份到地位明确,这折射了社会对艺术生的态度的悄然变化。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在湛江学艺术的学生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呢?
动机:学艺术只是因为喜欢
一台钢琴三万多;一本专业书籍150元;一堂课一个小时80块,一周8节……学艺术并不是一笔小开支,黄爸爸给记者列了一张费用的清单,项项令记者咋舌,学费再加上其它的费用,“一个月起码都要花上1500元以上”;但是这样砸重本的投入,能否意味着家长希望孩子以后能念艺术呢?
其实不然,黄爸爸说,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以后的道路选择,他还是希望孩子能走一条普通的道路,而非走上专业学艺之路。
罗妈妈的女儿正在市十九小读小学一年级,平时一三五的晚上都会去学跳芭蕾舞。可是罗妈妈并不打算把这当成孩子以后的饭碗——“学芭蕾舞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现在没什么功课还可以应付。要是升到五年级,功课重了,就抽不出时间了。”芭蕾自然会让位于功课。
据赤坎区一家少儿培训机构透露,很多家长会给五六岁的小孩子报钢琴、舞蹈等培训班,他们开设的少儿艺术班几乎每期爆满。不光这家,“别家也一样,我们培训机构算是比较早成立的,看着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在短短几年间数量迅速增加。”虽然一开始来接受艺术培训的小孩子很多,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却为数不多,大部分退出的原因是学业负担增重,“本来就是因为孩子有空才送过来,一旦时间紧了,就会选择放弃。”即便是这样,艺术的启蒙阶段业已完成。
数字显示,高考我市报考艺术类考生数量稳步上升。据市区某中学的高中部黄老师回忆,以前班上很少学生愿意当艺术类考生,一般都是家中比较有钱但是学业成绩跟不上的孩子报考艺术类专业。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了。根据市教育局公布的2010年高考数据,与2009年相比,2010年艺术体育类本科上线人数保持稳步增长,达1986人,占全省的1/5,其中美术的有1212人,这当中还没包含单招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