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使每个人获得公平发展机会的起点和重要途径。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
前些时候在中国江门网《侨乡论坛》上关于是否会花钱给孩子买学位,以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讨论、争辩,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而笔者从中体会到的,却是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渴求。
前些时候从网上了解到的江门一幼赞助费1.5万元,紫茶小学的赞助费从去年3万元提高到今年的6万元等等,都只是“听闻”、“据说”。然而,7月28日媒体一则今年范罗冈小学非地段生需向相关慈善会捐款3万元才能获得学位的消息,却使之前的街谈巷议基本上得到了印证。如今美其名曰自愿“捐资助学”的赞助费,其实就是原来的非地段生“择校费”。学位赞助费之所以每年都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反映了公众对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不满。
在国家日益强调而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以择校、赞助等名义的额外收费,还有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今年初教育部发出指导意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但很多地方却一直在收,而且收费标准还在上涨。虽说这些收费可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新建和扩建学校、增添教学设施等方面,不过,广东省2010年度审计报告曝光4市11所学校和教育部门违规使用择校费2851万元一事,却令公众对偏离初衷、监管不力的择校费更加不满。至于近年把普通学校并入名校,以扩大重点小学招生数量的做法,其本意可能是使更多学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但也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很可能增加“赞助费”收入,从而使教育不公平进一步扩大。如此看来,多数人所企盼的教育公平,倒似乎有点渐行渐远。
教育公平是使每个人获得公平发展机会的起点和重要途径。在更高水平上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促进教育公平,首先必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同时,要实行县域范围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此外,还要尽快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因为人为划分重点是教育不公平的基本体现,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既有利益。有鉴于此,所以才有网友感叹,买学位实属无奈,希望政府均等化加大投入,以促进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