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周世斌:用音乐安抚灾区孩子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中工网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路救援队、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看着生机勃勃的学校刹那间夷为废墟,花儿一样稚嫩年轻的生命瞬时消逝,所有人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着。作为一名党员,首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周世斌教授清楚地意识到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震后第八天,他和他的学生成立了“音乐心理治疗志愿者团队”,火速奔赴灾区。当时那边传说将有大余震发生,绵阳的接应者希望周老师他们晚几天过去,但是,救援队心急如焚,管不了那么多了。

  劫后余生的孩子们有如惊弓之鸟,沉默不语变成了孩子们的常态,要想打开这些孩子的心扉太难了。周老师的第一次“下户”就遭遇到了孩子们的冷漠。但是,一听说这些老师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有个叫刘波的男孩就问周世斌会不会吹萨克斯,他想听《回家》。周世斌吹响了萨克斯,夜晚,灾区的上空回荡起悠扬清亮的乐声。刘波把头枕在胳膊上,静静地听着,然后闭着眼笑了……

  有了音乐,孩子们的心又活了。随后几天,孩子们和音乐心理救援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拉着这些老师进他们的帐篷,一起唱羌族歌曲,谈地震那一刻的惊恐,诉说失去家园的悲恸……虽然聊到伤心之处,会止不住哭泣,周老师却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些孩子正一步步远离绝望、烦躁、痛苦。

  孩子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这些志愿者:天气太闷热,帐篷里的温度高达40℃以上,几个孩子趁午休的空儿,从外面接来凉水,在救援队的帐篷外向顶上泼水,只为了降低温度,让老师们睡得舒服一些。

  半年后,首都师范大学第二支音乐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再次来到灾区,为北川中学组建了音乐特长班和舞蹈特长班,还组建了轮椅吉他队、管乐队等多个学生音乐团队。如今,音乐学院已将北川中学确定为“首都师范大学国家级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验区基地”,成立首师大支教团队,形成了支援灾区教育和促进音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