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民族唱法切莫进入误区

2011年12月10日    来源:华音网    

   在央视“青歌赛”史上,金铁霖,马秋华夫妇的学生曾屡屡在民族唱法中斩获奖项。本届大赛的前六名中,又有一大半选手出自他们门下。

  诚然,金铁霖夫妇及其弟子在长期的演唱、教学实践中,探索整理成一整套科学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民族声乐,它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声音技术的统一、完整性。但这种唱法不应成为唯一的、主流的和全部的唱法,更不应成为一种模式。否则一窝蜂地朝一条道上挤,没了个性,更谈不了风格,必将走进死胡同。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且多民族的国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民间、民族音乐的源泉,当然代表这个国家的民族唱法,应是多样的、多元的,而不是一种定式。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乐坛泰斗贺绿汀提议在上音的声乐系开设民族声乐教研室,由学习美声唱法的王品素挂帅,在全国各地招来一批嗓音条件好、又有良好音乐感觉的各族青年,在不改变其原有的演唱风格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其更趋完美。为了在艺术上给他们更多的熏陶,拓宽视野,给他们欣赏大批中外音乐名作。在校期间,还先后请来了骆玉笙、魏喜奎、新凤霞、马连良、丁是娥等许多南北戏曲、曲艺专家授课,使之得益终身。上音的民族班先后培养了才旦卓玛、何继光、傅祖光、恩凤、冯雪健等许多在中国民族歌坛引领风骚的歌唱家。几年后北京又开设了中国音乐学院,也是旨在培养中国自己民族的音乐人才。

  由此可见,偌大的中国不缺歌唱人才,缺的是对事物本身的理念、认识和发现。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