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10小时车程只为90分钟 温州孩子周末“飞”沪学艺

2011年12月12日    来源:浙江在线    

   12月12日讯每隔半个月,小学四年级的雨薇便在妈妈陪同下去上海学长笛。来回坐上10个小时的动车只为了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周末对于雨薇来说,不在路上,便在课堂里。不过,雨薇已经习惯了,她明白:艺术之路从来就充满艰辛,要想将来有所成就,当下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

  雨薇不是个例,在温州,周末去上海学艺已不算新鲜事。全市具体有多少孩子在周末奔赴外地学艺无法统计,但据一位资深钢琴老师说,他知道的去上海学钢琴的孩子就有五六十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周末学艺的孩子为数不少。赴上海学艺的孩子有着怎样的经历?家长和孩子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日前,“出城探学”栏目记者,随同四年级学生雨薇,去上海亲历了一番她的学艺过程。同时,探访了原市少艺校、现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上学的韩佳昊。

  [记者亲历]

  一个字:赶

  16点40分:一个周五,温州火车南站,动车发车前十分钟。记者见到了风风火火赶到的雨薇母女,由于当天的路堵得厉害,雨薇放学后打车直奔火车南站,才勉强赶上了那趟动车。雨薇学习成绩优异,也很自觉,上车后便主动拿出课本和练习册,专心致志地开始学习。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一起吃了晚餐,雨薇不习惯动车上的盒饭,所以选择了方便面。之后,雨薇又开始学习,由于车厢里人不多,基本没受外界干扰。或许是动车上看书很累,7点钟之后,雨薇的学习便时断时续。

  21点:给雨薇上课的老师,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发来了短信,说临时改了上课地点。由于原定的地点和新的地点在两个区,相距较远,为了不耽误上课,我们又费了些周折,取消本已预订的宾馆,重新预订。

  22点20分:玩手机、看书、打瞌睡、聊天、发呆……动车到达时,雨薇已筋疲力尽,出了动车,坐在出租车上,她嚷着肚子饿了。

  23点20分:到宾馆时已是深夜。简单洗漱后,雨薇倒头就睡。

  次日7点30分:雨薇母女准时和记者在宾馆大堂集合。啃着大饼喝着豆浆,坐进出租车。

  次日7点50分:我们提早了10分钟到达老师家。老师很敬业,在雨薇进房后,马上就开始教学。雨薇先是吹了一曲上次教过的曲子,老师作了评价。课堂上,老师有示范,有指导,雨薇在老师的点拨之下,进步明显。但她总是感觉在老师面前,不如在家吹得好。老师告诉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就像开音乐会时,能更清晰地听出自己的缺点。以后在家里练也要像在老师家一样认真。

  次日8点30分:课间休息时,雨薇妈向老师请教了陪练的问题。老师认为雨薇不需要陪练,因为她聪明,基本功扎实,陪练不专业,反而受影响。

  次日9点25分:两节课,一个半小时,雨薇累,妈妈也没闲着。妈妈一直拿着摄影机,从头到尾进行拍摄,以便雨薇回家后复习。记者先下楼帮雨薇母女打车。因为回温的航班是10点50分,以上海的交通拥堵状况,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可能会赶不上飞机。

  次日10点50分:雨薇母女准时搭上回温的航班。

  [经济账]

  赴沪一趟花销3000余元

  周末学艺,除了和时间赛跑,考验体力外,还有必不可少的金钱。以雨薇本次赴沪的费用来算:学费每节课600元,一次上两节课,一共1200元。交通费方面,动车票硬座票价178元,雨薇享受五折优惠,两张动车票共花费267元。机票大概为600元,两张计1200元。此外,还有出租车约200元,住宿约300元,餐费100元。吃、住、交通、学习的费用算起来,起码得3000余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温州孩子去上海学习的艺术课程,价格范围多在每节课600元~1200元之间,有些老师收美金,每节课200元美金。有家长开玩笑说:“可能1200元太贵了,为了含蓄些,就说成了美金。”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分钟,一般一次上两节课。在交通工具方面,选择自己驾车或动车的偏多,“打飞的”也有。有些孩子会像雨薇一样,为节省费用和时间,坐一趟动车,一趟飞机。

  也有一些学生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请上海老师来温授课。少艺校有七八个孩子共同出资请了一位从上海大剧院退休的圆号老师。这位老师双休来温,给孩子们一对一上课。由于人多,老师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分摊到七八个孩子身上,每人每节课300元。家长们表示,这种方式省了不少钱,又免了路途上的奔波,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但邀请上海老师来温并不具普遍的可操作性。因为大多数知名度高的老师非常忙,除了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参加各种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不太可能安排固定时间来温授课。所以绝大多数选择周末学艺的孩子需要跑到上海。

  除了器乐,学画画的考前培训费用也不少。一位妈妈说:孩子目前已在中国美院附中就读。之前两个月的考前培训班学费6000多元;晚上补课4000多元;住宿费用6000元,这些一次性的大笔支出就得1.6万元。此外,还要包括来回的路费、每日餐费、铅笔、颜料、纸张等,这些项目都加进去,不下3万元。

  [现象]

  最初是为了“考学”

  外出学艺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出现了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学艺目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钢琴教师、市钢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泳说,最初去上海拜师是为了考学,有志于考上海音乐学院(以下简称:上音)的高中生考虑到招生的专业要求,会在考试前临时找上音的教授作些点拨,再对自己所弹的曲目作调整。后来,随着去上海拜师的学生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逐渐出现了初中生、小学生的身影。陈泳认为,以前网络不发达,学琴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现如今,外地如有高档次的演奏会,在次日的网络上便可搜到,在家即可享受,不必像以前一样非得跑到现场了。再说,现在专业书籍也很丰富,温州买不到,网上也能找得到。

  当然,陈泳也会推荐学生去上音拜师,但一年最多推荐一两个特别有天赋肯努力的学生。而且他会要求上音的老师在学院里授课,尽量不要在家里上,因为在上音上课的过程就是感受音乐氛围的最好机会。他甚至建议学生躲在教室外听听其他老师授课。

  赴沪学生遍布各县市区,跟风的为数不少

  到上海学艺的学生除了温州市区,还包括文成、泰顺、乐清、瑞安等各县市区。每周出去的孩子数量难以估计,但肯定不在少数。一位资深老师说他知道的就有五六十人。该老师分析,推动上海学艺热潮的,除了个别有志于走专业道路的孩子,还有部分孩子和家长比较盲目。随着经济的富裕和交通的发展,部分家长认为在温州找不到好老师,眼见着别人家的孩子去上海学习,于是便也跟着去学了。

  去上海也不定能找到好老师

  陈泳分析,在上海授课的大致有以下四种人:首先是教授,他们很忙,让他们教入门级的孩子,无异于“杀鸡用牛刀”,他们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次,上海也有很多类似“北漂”的人,他们为了生存,会给孩子上课;第三,有一部分研究生在带课;第四,上海的琴行或培训班,这和温州基本没差别,也是良莠不齐。所以,去上海并不一定就能找到好老师。

  家长应有理性客观的态度

  温州市少艺校艺术总监应真表示,艺术教育应该让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周末学艺的孩子有些是为了考学,有些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资源,两种目的都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切不可带有太多功利的思想。对待孩子学艺术这件事,家长应该有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以牺牲童年快乐为代价是不值得的。

  [榜样]

  音乐附小的孩子,每天练琴5小时

  记者走访了原少艺校学生、现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上学的韩佳昊。弹钢琴的孩子见得多了,可如此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弹琴的孩子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难怪附小的同学评价他“屁股里装弹簧”。

  佳昊一边戴着耳机,一边练琴,还不时地拿笔在谱子上作记号,手机播放的是专业课老师上课时的录像。佳昊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音乐天赋,小学二年级时过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九级,三年级期末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在高手如云的附小,佳昊的专业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的。如今他的生活和普通小学生有很大不同,每天上午五节文化课之外,下午没有安排课程。没有课不代表休息,其实佳昊每天练琴约五个小时,所以下午时间他基本在练琴。专业课老师会一周指导一次,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每次上专业课,妈妈也会同去,以便拍摄下来供佳昊回家复习。

  如今,练琴已成为佳昊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天不摸琴便浑身不自在了。以前是租房子,现在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妈妈放弃了工作,专职陪儿子。回想起当初赴上海学琴的情景,妈妈记忆犹新。

  佳昊的周末学艺是从一年级开始的,当时到上海还没有开通动车,母子俩就坐火车来回。周五晚上8点的火车一直坐到周六的清晨,到站后还太早,就到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消磨时间,到点再去老师家。为了消磨时间,佳昊还办了上海科技馆的年卡,上完课之后便去科技馆,一直玩到傍晚,再坐火车回家,到家时又是周日的清晨了。妈妈说:“那时真的是两个晚上没睡好,但我们坚持了下来。”

  上了附小之后,佳昊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再参加课外的钢琴或文化课培训。天资聪颖又勤奋努力的他,在附小找到了通往梦想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