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一本《我在美国做妈妈》让我们认识了“虎妈”蔡美儿,一本《所以,北大兄妹》,让我们知道了谁是萧百佑,什么叫“狼爸”。
年初,“虎妈”粉墨登场。“虎妈”本名蔡美儿,华裔美国人,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在她的《我在美国做妈妈》(原名《虎妈战歌》)中,蔡美儿讲述她对女儿们的基本要求包括:除了体育和戏剧课,所有的课程必须拿A;不能玩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之外的乐器;不能玩电脑游戏;不准看电视;不能自已选择课外活动;在家里必须说中文,上中文课;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她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体罚”等手段教育两个女儿,大女儿数学成绩拿了第二,就必须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直至重夺第一;女儿琴练不好就要被骂“垃圾”,而且不准吃饭。在如此魔鬼式、高压式的教育之下,她的大女儿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并被哈佛、耶鲁双双录取;小女儿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
同样是高压政策,同样为教育界所诟病,那就是与“虎妈”遥相呼应的“狼爸”萧百佑。他育有一子三女,其中有三个孩子已经考上了北大,而“一门三北大”的壮举可谓前无古人;他推崇国学教育,从小让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他信奉“棍棒教育”,在孩子12岁之前,只要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棍棒伺候”;他给孩子制定了严厉的家规,孩子不能有朋友,参加同学聚会要写申请书,并给班主任签字后再给他审批……
面对专家、学者和舆论的尖锐质疑,“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因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尽管虎妈狼爸饱受非议,然而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5.1%的人赞同“虎妈”严格教育孩子的方式,持反对态度的只有37.7%,另有7.1%的人表示“不好说”。无论你是否赞同“虎妈”、“狼爸”的理念与方法,他们的故事都提醒每一个拉着孩子奋力拼搏的父母思考: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家长?
绿领巾
鼓励?歧视?“绿领巾”做法被叫停
说到红领巾,大家都很熟悉,在成长的岁月里,红领巾伴随着我们很多人走过了自己的少先队时代。然而,2011年广为关注的则是先前并不为人所知的绿领巾。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放学时分,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走出校门后,家长们吃惊地发现孩子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为教育其上进,学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尽管学校将此做法解释为鼓励之举,并一再强调绝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但学生、家长似乎并不买账:有的孩子因为绿领巾被同学取笑,有的家长则认为绿领巾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是一种明显的歧视。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有些地方戴“绿领巾”表示加入了儿童团,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对于该校让小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尝试,陕西省少工委工作人员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并没有“绿领巾”的规定,佩戴绿领巾不符合全国少工委有关规定。
对于绿领巾做法,学生普遍表示不愿接受,家长纷纷表示不满,教育人士也认为差生佩戴绿领巾做法确实给孩子造成了歧视。石家庄建胜路小学李丽老师认为,对于年龄较小、心智模式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她认为评优的激励更容易让学生对好的事物产生向往,评差,可能会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很容易造成好坏分明两极化,甚至让学生对差生歧视偏见,挫伤这部分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
援交
德育教育不能忽视
素质教育还在推广,德育教育的紧迫性已经开始显现。援交,全称援助交际,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名词,最初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但不一定伴有性行为。然而,现今意义已经成为学生卖春的代名词。2011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里,上海检方披露一起20多名女中学生集体“援交”案件,让国人一下子知道了援交这个词,而留给人们更多的,则是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据检方披露,从2009年开始,这些女孩便通过网络QQ、电话联系等方式,相互介绍或介绍其他少女与嫖客发生性关系,从中收取嫖资和介绍费。该案涉案人员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这些未成年少女都是上海本地户籍,家庭条件都不错,出卖青春只是因为爱慕虚荣,喜欢购物、享乐,而手头缺少零花钱。
谈到女孩们失足坠落的原因,办案检察官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教育薄弱,让女孩们从主观上并未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诱惑。”涉案学生在接受警方审讯时也坦诚自己的行为不受任何人强迫,原因在于自己。“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未成年人犯罪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后果不堪设想。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缓。”负责案件审理的检察官认为,有效的治理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一方面是调整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加强犯罪的预防。另一方面是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程序,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正,实现控制犯罪的目的。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因此改造空间也较大,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重在降低逮捕、起诉数量,缩小或避免由于羁押而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教师专业标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不外乎“传道授业解惑”,再加上爱护孩子。然而,一次次教师体罚、虐待学生事件的曝光,让不少人对教书育人的园丁们投来质疑的目光。尽管《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明确地规定,但新时期教师行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标准,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所期盼的。
12月12日,教育部公开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意见稿突出了对师德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禁止讽刺、歧视、体罚学生。此外,意见稿明确要求小学老师须了解性教育方法。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答记者问时介绍说,征求意见的教师专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家长、教师普遍表示欢迎,记者也走访二十多位一线教师征求他们对专业标准的看法,“具体标准有待量化,但构筑了教师专业标准基础框架”,老师们普遍认为专业标准的出台,必将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