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从稚气未脱的孩子嘴中唱出,就像给天真的孩子注射了一针“催熟剂”。任由这些爱情歌曲进入校园,让人既忧且愁。
每天上下学,上初三的王超都会用MP3里的音乐填补路上的时间,前几年,《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爱情三十六计》等歌曲是他的最爱,最近又颇喜欢《爱情买卖》《只为爱上你》等。
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
“新同学一开口,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其中好多是爱情歌曲。”太原市少年宫一级声乐教师、全国校外教育名师王燕娜对记者说。
王燕娜说,每个学期伊始,都会有新生加入声乐班,为了解每个新生学习声乐的天分,都会让他们随意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唱给大家听。王燕娜提议唱一些少儿歌曲或革命歌曲时,多数学生都一脸茫然。
其实,以上情况并不仅限于一两个孩子或一两所学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只要留心一下从身边经过的中小学生,就可以发现,他们口中哼唱的大多是最新流行的成人歌曲。中小学生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到的歌曲为什么少有人唱呢?
记者翻开初二年级下册《音乐》实验教材,发现教材中安排了“世界民族之声”“民乐奇葩”“协奏曲品茗”三个单元,很明显,编者试图以高雅的经典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富有时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或校园歌曲不见踪影。
采访中有老师和家长认为,当前中小学校园成人歌曲、流行歌曲泛滥,与现行的音乐教材不与时俱进有重要关系。当前的音乐教材过分强调审美目标的培养和音乐的教育作用,所选曲目多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崇高思想为主题,忽略了音乐的娱乐作用,不能满足中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们虽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
当然,在我省的个别中小学,音乐课很少上甚至从来没有上过,这也是流行音乐在校园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王燕娜说,教育者不能过分在意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开足开齐音乐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
到什么年龄,就唱什么歌
中小学生处在花一样的年龄,他们的爱好与追求都与时尚和新潮紧密相联,而“追星”和学唱明星们的流行歌曲正是他们的爱好之一。
山西省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刘文涛对记者说,不是说这类歌曲不好,而是其中一些曲目对孩子们没有益处,甚至有害。媒体经常播放的《死了都要爱》《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真的爱你》……这些曲目除了让孩子们知道某个歌手之外,还能带给他们什么人生启迪呢?
刘文涛说,她并不反对流行歌曲进校园,因为这些歌曲能开阔孩子们的音乐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上仅有的几首歌曲。比如好多孩子喜欢 《外婆的澎湖湾》《采蘑菇的小姑娘》《吉祥三宝》等格调清新、旋律优美、歌颂亲情的歌曲,说明这些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作为山西省首届环保形象大使,刘文涛经常去学校宣扬环保,从而与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直到现在,她还真切地记得在演唱《小松鼠》《青青的大自然》《汾河流水哗啦啦》等歌曲时,孩子们那种欢呼雀跃的神情。孩子们好像一张白纸,应该把健康向上、节奏欢快的歌曲教给他们,通过这些歌曲的传唱,爱的教育肯定会像春风一样,悄悄走进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刘文涛说,很多优秀歌曲离我们的生活年代较远,学生们缺少这一情感体验,自然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不认真加以引导,诸如《情人》《爱情三十六计》《偏偏喜欢你》等爱情歌曲就会占据孩子心灵阵地,这些缠绵悱恻的歌曲就像给天真的孩子注射了一针“催熟剂”,任由这些爱情歌曲进入校园让人忧虑。
为此,刘文涛建议,家长和音乐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健康视听撑起一把保护伞,及时选用那些适合孩子演唱欣赏的流行音乐和歌曲,不要让那些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低俗音乐乘虚而入。
关键在全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中小学生该唱什么歌?传唱什么样的校园民谣?一项调查表明,除了一些传统曲目、革命歌曲之外,很难找到适合在校园里演唱的入耳入心、久唱不衰的校园歌曲。难怪有家长说:我们上学时唱的歌,孩子们现在还在唱。
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上个世纪末流行的 《童年》《校园的早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都曾在校园里引起了共鸣。而目前,成人流行音乐在商业化、市场化推广手段的支持下,对校园歌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忧虑。
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总监高巍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但专门从事少儿歌曲创作的专业队伍则少得可怜。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都是些情爱方面的成人歌曲,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校园中传唱这些流行歌曲。
高巍说,中小学生爱唱流行歌曲,并不是他们真的就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也不是他们真的如歌里所唱的“没有你我就不能活”,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 “渴望长大”“从众”“好奇”等心理使然,这也正是我们能够提供正确引导的基础。
高巍说,少儿频道已连续8年组织举办了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山西赛区的比赛,所选拔选手获国家级奖的比例在全国省级电视台名列第一,举办的“小小红歌会”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每一届比赛,从报名、学唱、排练到演出,一般都要历时2个月左右,期间,校内校外、台上台下到处都是清新动听、铿锵有力的歌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一参加比赛,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经常是“红歌”不离口,很少再听到他们唱流行歌曲。
这些做法在少儿频道的坚持下,已经在部分中小学校园里形成了 “优秀作品鼓舞人,经典音乐感染人”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中小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品格,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教育效果,使中小学生从小就能自觉抵御不良流行音乐的侵蚀,并感知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