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孩子童年应该与经典作伴

2012年01月29日    来源:金华晚报    

  神州乐器网讯 处处丝竹入耳,民族弦乐绕梁;人人礼仪入心,国学经典朗朗……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当代学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颁奖盛典上,金华柳湖小学校长倪军健受邀赴北京捧回了“中国当代百强特色学校”及“全国百强特色十佳示范学校”奖牌。据悉,这是我省唯一入选“全国百强特色十佳示范”的小学。
  
  国学带来的一场“头脑风暴”
  
  “与经典作伴,润精彩童年。”倪军健说,传统国学的许多精髓,在青少年素质教育、道德培养、个体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2007年该校实施博雅教育,让经典成为校本课程。学校把《弟子规》作为校本课本,将《弟子规》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整合起来,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
  
  据介绍,为了能与孩子们一起诵读国学书籍,学校不少老师还特意买了国学类诵读CD,开车的时候也会听听,以加强记忆和理解。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悉,如今,在该校,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队,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新旗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弟子规》故事,值周领导轮流解读《弟子规》内涵。值周老师对照《弟子规》,对上一周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希望,真正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课本。
  
  经典诵读中践行文明礼仪
  
  课间,柳湖小学的广播里总会传出各种乐曲,有诗歌《锄禾》《咏柳》《游子吟》等,有感恩孝敬歌曲《生命之河》《跪羊图》《感恩一切》等。
  
  就餐前,师生同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诲,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念完之后,学生静静地就餐,盘子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孩子们接受着经典的熏陶。
  
  “腹有诗书气自华。”倪军健认为,除了让孩子们喜欢读书,还要会读书,更要读懂书。古语有云“蒙以养正”,国学教育不是单纯的背诵经典,更应该践行。其重心是人格教育,即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在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的基础上,该校逐步倡导学生“读经典,更要知行合一”,践行经典,学做儒雅人。
  
  孩子经过国学学习,在家往往能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并懂得在生活中尊老爱幼,以礼待人;还养成了规律、勤奋、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如今该校家长们的普遍反映。
  
  “博”“雅”渐成办学特色
  
  在柳湖小学,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全校学生体艺活动时间,“你拉二胡我弹琴,你吹笛子我击鼓,你涂油彩我泼墨”的景象随处可见。
  
  “琴棋书画、民族乐器等都应属国学精粹的范畴。”倪军健说,着眼孩子一生的成长,该校在倡导国学经典咏读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武术、二胡、琵琶、葫芦丝等19个体艺项目。2009年,青少年高尔夫训练场建成,也使得该校成为公办小学中唯一一所可以进行实地训练高尔夫的学校。高尔夫球就像篮球、排球一样,成为该校900多名师生的运动项目之一。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学校聘请了一批德艺双馨的校外人才,如浙师大的郑岳华、姜宝海、李雪蓉、吴庆超等教授都定期前来指导,该校教师人人学会了一样自己的演奏乐器,大多都通过了艺术考级,成为合格的“陪练”。
  
  目前,该校成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中国少年儿童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并被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舞蹈尖子人才实验班选才基地。该校学生不断出现在全国、全省艺术会演的舞台上,一些学生被邀请参加影视剧的拍摄,成为小演员……外县市乃至跨省市要求插班到该校读书的也日益增多。柳湖小学博雅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与品牌的同时,产生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悉,“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是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协办的全国性评选活动。活动旨在促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推动和鼓励广大中小学校立足素质教育,发挥特色名校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