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因才施教 全面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2012年02月01日    来源:郑州日报    

  神州乐器网讯  《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千百年来教书育人所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在教育特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区属各中小学结合自身特点深挖特色、确立特色、推进特色性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协同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特色教育平台、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管城回族区传统民俗优势,开展了以回民一小、回民二小、回族幼儿园、工二村小学为代表的民族、民俗特色教育;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发展以五里堡小学、东关小学为代表的科技特色、艺术特色等。对推进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构建特色教育平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韵新声固基石
  
  艺术教育丰羽翼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在整洁且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这是东关小学的师生们每天下午进行的诵经典。学校把“悦读润智 兴艺广才”作为特色发展的核心理念。
  
  “经典诵读打基,艺术教育固体”的特色教育,为孩子们实现梦想、校长教师们实现教育理想搭建了宽广的平台,学校也因此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系统“双关爱”活动示范学校、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郑州市特色项目学校等。
  
  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
  
  东关小学有着50年的校园文化积淀,为让经典得以传承,不断厚实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大力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以期打造书声琅琅的书香校园。
  
  学校将适合儿童大声诵读的《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确定为校本阅读教材。
  
  为更好地推动阅读工程的进展,学校开展了“日有所诵”系列活动,如诗歌仿写、诵读观摩、诵读展示等。在201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学校先后举办了两次大型诵读活动“小麻雀”儿童文学朗读会和《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大型展示活动。这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师生的朗读功底和成效,得到了与会家长的好评,诵读文化自然延伸至家庭,也为师生坚持日有所诵进行了更好地推动。
  
  校长冯利英向记者转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家长白天工作劳累过度,吃过晚饭就在沙发上睡着了。他的孩子悄悄地将他的鞋子脱下,端来一盆热水,轻手轻脚地给爸爸洗脚。当爸爸一觉醒来,得知是儿子给自己洗的脚之后,竟然激动得泪流满面。此后,他逢人就讲,没想到经典诵读让自己的儿子懂得了孝顺。
  
  为使学校教师与同学们共同提高,学校还开展“教师共读一本书”系列活动,向教师选赠优质图书,例如:《班主任兵法》、语数版《名师备课经验》、《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玫瑰与教育》、《于丹论语心得》、《今天,我们该怎样做班主任》等,教师们在教育博客上发表读书心得,积极耕耘教育博客,进行网上学习交流。
  
  学校充分利用阅读讲座活动,搭建家校共同推广阅读的舞台,不断提升教师、家长对阅读的认识,共同帮助学生在深层次的朗读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在2011年9月份新生刚入学时,学校专门召开了一年级全体家长参加的别样家长会“亲子阅读,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阅读讲座。并提倡家庭读书会,倡导亲子共读。随后,又邀请《亲近母语 日有所诵》主编之一薛瑞萍老师到校进行主题为“把世界带进教室”的阅读讲座。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简单的事情天天做,这是学校对师生共同的要求。
  
  以艺育德 以艺启智
  
  2010年国庆节期间,“第五届中国少年先锋队鼓管乐展示交流活动”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东关小学管乐团作为河南省推荐的唯一一支小学生管乐团代表队参加了此次展示交流活动,以第四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参加“国庆鸟巢鼓管乐展示”的通行证,并入选“中国少年行进管乐团一级分团”。
  
  2007年11月28日,东关小学收到来自“2008年维也纳‘至高荣耀’国际青少年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函。2011年10月5日,该校再次收到“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厅、奥地利奥中文化教育交流协会”的联合邀请函,邀请该校管乐团参加“龙年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的演出。
  
  “这邀请函的含金量足以证明我校管乐团的实力今非昔比,我们有能力且有实力走出国门,将管乐天籁之音奏响在世界级的音乐殿堂。”校长冯利英十分自豪地说。
  
  该校管乐团历经十余年成长,形成了四五六三个年级梯队建设,独立成班。管乐班的学生不但管乐成绩突出,文化课也同样优秀,以周利华老师所带管乐班的数学成绩为例,她的班曾一度创下“40%的满分率,100%的优秀率”的全区历史新高。
  
  取得了这些成功并没有停止他们不断探索的脚步,经过多年实践,该校将艺术课程和管乐课程编入课程表,固定时间、固定教室、固定教师。每周,艺术班和管乐班的学生会按课表到固定的教室上专业课,效果非常显著。
  
  经过系统规范的学习,该校艺术班学生舞蹈、美术专业素质过硬,多次参加省市区比赛,均获大奖。其中自编舞蹈《今天我值日》荣获郑州市一等奖、群舞《杨门小将》荣获郑州市一等奖,并代表郑州市参加河南省的比赛荣获二等奖。学生张广茹的美术作品《我爱小鸟》荣获中南六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一等奖。艺术教育成就的“校园小明星”更是星光灿烂:熊月影荣获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月冠军,曹柯凡荣获中央电视台《非常6+1》“非常明星”等。
  
  塑造礼仪好习惯
  
  成就快乐好人生
  
  “如果把‘学生’这两个字拆开来的话,可以解释为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本领,学习人生的意义。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能仅仅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涵进入社会,如何凭借在学生时代学到的东西去立足。”实验小学校长史淑云这样解释“学生”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她感受更多的是肩头那育人的责任。
  
  以人为本,办师生喜欢的学校,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以“培养有美德、懂礼仪、会学习、善合作、能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为育人目标,通过礼仪教育、快乐教育等特色教育,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
  
  礼仪教育 成果显著
  
  “教育是一个百年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这是史淑云从事教育多年后的深切感受。
  
  她表示,学校就是一个和谐快乐、愉悦成长、乐于成长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共同成长。该校树立“好习惯,好人生”的校训,从礼仪教育入手,从细节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到远,对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常抓不懈。
  
  早在2004年,实验小学成立了“校园礼仪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组,在全校各年级开展礼仪教育。在校园礼仪课程开发中,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礼仪教育教师用书》,该书汇集了48篇校园礼仪优秀教案,包括坐立行、打电话、衣着打扮、谈吐举止、师生交往、课堂上的礼仪、课间活动规范等等。
  
  2007年,实验小学又组织骨干教师编印了一套校本教材《礼仪》学生用书,该书按低、中、高年级分为三册,内容涵盖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常识。
  
  依托这两本教材,实验小学关于培养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先后获得郑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
  
  学生申雅的家长说:“孩子学《礼仪》后在家里的变化很大,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更有礼貌了,待人接物更加自信了,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欣慰!”
  
  快乐教育 备受赞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鉴于此,实验小学开发了校本课程“快乐课堂”, 面对个性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机器人”小组的男孩子们,他们全神贯注地对机器人进行组装和编程,钻研的劲头丝毫不亚于成人;操场上,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小组的学生们个个生龙活虎;教学楼前,玩 传统游戏的学生们一起“跳房子”、丢沙包,快乐无比;合唱小组、葫芦丝小组的学生们深深地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似乎没有听到下课铃声; “书法”小组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宁静,孩子们心平气和地写着毛笔字,体会着修身养性的惬意;学习十字绣的女孩个个心灵手巧,正在认真地绣着一些小挂件、小荷包,似乎是在精心准备着一份礼物……
  
  这是该校每周五下午的两节“快乐课堂”时间。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快乐课堂”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界限,按照课程设置重新分班,不同班级、兴趣相同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学习。
  
  据介绍,实验小学在3~6年级开设了 “快乐课堂”,设有足球、游戏、书法、摄影、烹饪、魔术、剪纸、机器人、葫芦丝、口风琴、手工编织等60个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同学们在“快乐课堂”学习自主选择的课程。
  
  “学校应当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史淑云认为,只有尊重学生兴趣,从兴趣入手,面向个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开设“快乐课堂”不仅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同时,也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学生李沛然的家长说:“孩子自从学了葫芦丝后,变得快乐了许多。原来爱上网的他,现在爱上了乐器,有时间就吹葫芦丝,慢慢疏远了网络游戏。是‘快乐课堂’让他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快乐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淑云表示,学生的兴趣极为广泛,有的学生提出的课程要求是老师目前还无法达到的,这就促使教师更多地发掘和拓展自己的特长,变得更加多才多艺,成为孩子们心中更有魅力的老师。
  
  百年文化永传承
  
  丹青墨韵显特色
  
  省会古老的商代城墙遗址旁,一条有着悠久历史沉淀的老街上,坐落着创办于1904年,原名“郑县官立高等小学堂”的南学街小学。南学街小学规模不大,却已有百岁高龄,有着淳朴的校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百年”意味着历史,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文化。如今,南学街小学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管城区的一道风景。而且,历经创新之后,其美术教育也已经闻名全市,成为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传承文化 塑造灵魂
  
  南学街小学历经百年逐步形成鲜明的校风、学风、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并以文化传承的方式促进学校的发展。
  
  该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开展了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出发点的主题活动。如“劳动技能大比拼”、“日常行为我知道”、“小手拉大手,我和家长同成长”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和协调能力。南学街小学的学生礼貌、文明、刻苦,见到老师都会主动行礼问好;清洁区打扫和保持得干干净净。
  
  对教师的管理,不是制度管人,而是以情感人。该校为教师创设适宜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打造一份绿色心情,让老师充分享受着工作带来的诗意。工作中信任老师,敢于给老师压担子,但同时又给老师以方法的指导和引领,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教师内在的追求,引导教师树立了“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衰我衰”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全体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真正做到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以学校利益为重。
  
  近年来,南学街小学加大了教师培训和专业化成长的力度。每个学期学校都邀请教育专家给老师作报告和专题讲座;给老师购买内容丰富的教育书籍,创设了办公室阅览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以教师的提高和发展为目的,关注教师的随堂课,扎实开展听、说、评课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多方搭建平台,促使教师专业化迅速提高,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在优质课赛活动当中,学校教师连续两届获得了区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教师基本功、教具制作、教科研成果评比等活动中,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开发潜力 凸显特色
  
  在办学中,南学街小学除了抓基础教育,还不忘挖掘潜力开发以美术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该校从自身优势出发,在发展美术特色教育教学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悉,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足课时,保证每周有两节美术课,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发展学生的多种美术技能。通过扎实的课堂学习,学生的美术基本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美术特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就是课外美术社团的开展。该校成立的美术社团包含“奇石社团、手工社团、线描社团、儿童画社团”等,每周至少活动三次,美术社团参与的成员较多,是学校课外社团人数最多的。在小组活动时,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活动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观看美术图册、名人传记,讨论美术和人们的生活。“奇石社团”活动扎实,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绘画水平较高。2008年9月学校“奇石社团”获得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荣誉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学校有900多件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全国性比赛甚至国际知名儿童书画大赛中荣获大奖,有的作品还被收藏进北京美术博物馆。学校也多次获得省、市书画大赛优胜单位等荣誉。
  
  传统的传承,不是靠已有文化的堆积,而是靠沉淀着传统文化精神的创造。因为百年老校也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让南学街小学在新时期快速发展,如何创造更大的辉煌,是这代教育者的责任。“百年”的历史是学校一份不可估价的财富,也是今日办学厚实的基础。一百年来,学校之所以经久不衰,靠的正是厚积的文化传统,靠的正是“诚实、敬业、勤奋、爱生”学校精神的传承。而今的南学街小学,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发展,正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科学的治学理念打造百年老校的新辉煌。
  
  校园科技展风采
  
  社会实践育英才
  
  五里堡小学,始建于1996年,拥有高标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富有特色的陶艺实验基地、扬琴培训中心、乒乓球训练基地、大型的报告厅和演练厅、标准的塑胶运动场以及全省首家校园科技馆等,是一所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学校。
  
  2008年12月该校建成了的全省首座校园科技馆,令在校学生都成了科技迷,近在咫尺的科技馆为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实践育人、科学发展”是该校树立的指导思想。通过他们不断努力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社团文化为舞台的德育个性发展特色。学校因此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郑州市十佳科普教育学校、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校园科技 初展风采
  
  “神秘的鲁班锁、匪夷所思的华容道……”2008年12月该校建成了的全省首座校园科技馆,为孩子们揭开了科技神秘的面纱,带着欣喜的心情走入科技馆,从声、光、波、电……感受着科学技术的奥秘,林林种种的仪器等待着孩子们解开它们的奥秘。
  
  学校把科学课搬到了科技馆上,孩子们在探究区,试验、组装各种模型,同伴合作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课余时间一本本科技图书成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以此为契机,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邀请科学家位梦华来校作科普知识报告,进行科技小制作、小论文展。连续几年,该校在郑州市举办的科技大赛中收获颇丰。
  
  校长樊彩萍表示:“校园科技馆,既是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的乐园,也是我们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基地。用好校园科技馆,上好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还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寻找更加适合孩子们成长与发展的特色教育。”
  
  樊校长希望力争在两年内创出学校科技特色,以此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社会参与科技教育的机制,营造开展科技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好科学课程,完善科技社团建设,成立科技社团和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科技讲座、科技作品展览、科普宣传等活动。利用宣传板块,在校园里彰显科学知识、科学家简介等有形的科技设施,在环境上形成鲜明的科技特色。普及科技课程,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令一部分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
  
  社团活动 精彩纷呈
  
  该校围绕学生成长目标,依托红领巾快乐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养成教育、体验教育,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从2006年起,陆续组建了红领巾学生社团,聘请特色辅导员,从人员,时间,阵地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搭建少先队员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使少先队员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养,拓展心灵。2007年3月,向全市展示了孩子们的快乐课间活动,获得好评,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10月荣获郑州市首批红领巾快乐广场。
  
  以此为契机,该校进一步加大社团建设力度,在德育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校的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成立了社团建设领导班子,根据教师的专长,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以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及有特长的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教师队伍。依照辅导教师特长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陆续成立的体育类社团有:女子足球、男子排球、田径、跳绳、乒乓球等社团;艺术类社团有:心之舞舞蹈社团、七色光扬琴社团、小百灵合唱社团、书画社团、剪纸社团、陶艺社团、鼓号队社团、电脑绘画社团等;其他社团有科技社团、英语演讲社团、英语书写社团、女童教育社团、古文化诵读社团等。这些社团的组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社团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德育质量的新德育载体。
  
  在社团成立的几年中,七色光扬琴社团、快乐陶艺社团、铿锵玫瑰足球社团、心之舞舞蹈社团等脱颖而出,成为该校的品牌社团。2008年它们分别被全国少工委评为“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他们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几年来,从县市区到外省市的多人次来校参观指导,2007年3月迎来了近三百人全市红领巾快乐广场现场会;2008年9月还迎来了国外教育考察团的成员;吸引了省内外多所小学以及国内教育专家前来参观交流。
  
  品牌社团的蓬勃开展,孕育了一批兴趣广泛、特长鲜明的学生。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为学校增添了活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提升了办学品位,打造了学校的品牌。
  
  校长樊彩萍说:“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成功做准备的,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师生热爱的学校,让师生滚动式、跳跃式、闪光式的主动发展,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桃李枝头蓓蕾红
  
  尽心浇灌德育花
  
  论语有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李商隐在《无题》中写下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清代名士郑板桥也有诗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古往今来,有很多美好的词语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也有很多动人的诗篇歌颂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里岗小学“以人为本、以德导行”的宗旨,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以德治校,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网络,设立“校长信箱”,多方面收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进一步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春风化雨 沐育幼林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学校制定出台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将师德建设要求细分,分解为对教师素质和日常行为准则的要求,向全校教师发出了“以德修己,以德育人,争做师德楷模”的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分析和研讨,并针对有关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开展围绕“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等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聆听周慧玲教授题为《高尚的师德就在一言一行中》的师德报告,观看《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收看“河南省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45周年大会”实况直播,举行 “强师德 塑师魂”师德演讲比赛等。
  
  该校开展师德教育的同时,着力培养少先队员的高尚品质。先后和管城区辅读学校的智障学生、农村学校站马屯小学的留守儿童、许昌市菅庄小学的师生们开展了手拉手活动,向他们捐赠图书、学习用品,走进对方学校或邀请他们来学校开展活动,奉献爱心;先后向郑州市红十字会、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山村最美女教师和她的两名学生、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西南干旱灾区、每年一次的慈善日、为贫困山区孩子温暖过冬天、下岗贫困职工子女等捐献零用钱、压岁钱。
  
  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该校以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庆典及学校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主题为契机,如:学雷锋日、三八节、植树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建队节、建党日、国庆节等,生动活泼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少先队活动,做到在活动中育人。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各年级根据自身特点分年级成立了各种红领巾小社团,又带领各个中队成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团。这些社团的成员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少先队员,围绕环境保护、科技创造、劳动实践、弘扬民族精神、荣辱观教育等各个方面,开展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吸引了平顶山市少工委、新密市、荥阳市以及我市中原区、金水区、惠济区等参观团来校观摩交流。
  
  润物无声 培育英才
  
  有位哲人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该校以“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开展了以“让墙壁说话,展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教学楼每一层楼梯都有行为习惯及安全提示的标语,水管上方有节约用水的标语等。
  
  校园里见缝插绿,绿树成荫,散发着青草的芬香。一道道以文传情的墙壁,一块块温馨可爱的标语牌,一扇扇图文并茂的宣传窗,让孩子们时刻感到艺术就在身边,文化就在眼帘。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该校甚至把厕所和垃圾桶也作为德育阵地,为垃圾箱进行了巧妙的装饰,使垃圾桶妙笔生出花儿朵朵来,让少先队员从视觉上就能提高环保意识和制约行为。学校大队部还提出了“扮靓厕所,让温馨提醒伴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厕所里设计了一些温馨提示语和知识板块,这些设计从色调上与学校的校标和吉祥物协调一致,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也充分显示了学校利用角角落落文化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
  
  尚德日新循规律
  
  适合教育挖潜质
  
  “天时人事日相催,机遇挑战常并存。”与时俱进是时代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东三马路小学适时提出了“适合教育”的办学思想,即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为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锦标赛精神文明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系统“双关爱”活动示范学校,郑州市社会实践基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事欲行,先于谋。”校长张玉红表示,“通过对校情、优劣势的分析,我校的适合教育遵循两个规律:一是教育规律,二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循序渐进 遵循规律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趋势。校长张玉红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教育的根本是在关注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情感、释放潜能、发展个性特长,教是为了不教。”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该校形成了“整体感知—熟读精思—质疑探究—拓展创写”的语文课堂模式;“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数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单词先行—创设情境—阅读引路—拓展延伸”英语阅读欣赏四步教学法。
  
  除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推进教学工作有力保障。该校把教研组作为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基地之一。有计划地开展教研组活动,研讨教学工作,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是搞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积极开展课例研究,通过探讨、交流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每学年每位教师要写一些教学心得和教学后记,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大对老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有序的教育秩序加上优质的教学团队,使得学校的各项成绩都十分突出。成立于2010年9月14日的“七彩虹”文学社,已有100多篇学生作文被登载在报刊上;体育课上的武术操、少林拳参练率达100﹪,达标率达95﹪;排球训练常年不辍,屡创佳绩,不负该校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声望;音乐教学风生水起,胡艳艳老师的《唱大戏》一课在国际第29届音乐大会上展示,赢得多国同仁的观摩和赞许;美术学科美育心灵,有多幅儿童画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取殊荣,已成为该校书画教学的一大亮点等等。
  
  校长张玉红表示:“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争取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课程结合点。现如今,学校适应新的形势,又将阅读欣赏教学引入“生活”大课堂,引导学生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适合教育 激发潜质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适合教育,教师必定乐业,学生也必定乐学,学习也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学生才能知难而进,积极主动地学习。
  
  该校语文老师毛莉莉说:“学生乐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我要说,让学生享受语文,那这样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
  
  东三马路小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体育名校,该校男女排球队是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长期以来,该校坚持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传统项目非常重视,成立有领导小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多年来,该校坚持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建班队、年级队,各班建立排球兴趣小组,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并纳入期末教师年终考核。组织三年级以上班级排球比赛,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训练排球的兴趣,加大了学生训练排球的劲头。该校还针对排球项目的特点,分成中高年级基本功比赛,如垫球比赛、发球比赛、高年级组织班级对抗比赛等。联赛的开展,增加了学生的体能,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无数。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