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福建省高等学校音乐学重点学科建设

本学科自80年代以来以王耀华教授为带头人的学科梯队的研究取得了跨越性的进展。王耀华教授的以中国和琉球音乐关系为重点的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重要成果,在日本出版的《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日文)作为中琉音乐关系的第一本著作,对中琉音乐关系乃至琉球古典音乐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独创性的研究,被日本学者誉为“划时代的”、“有惊人发现”的重要成果。该书获得日本冲绳出版文化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弦艺术论》(王耀华著,上中下册)是迄今为止对三弦艺术研究的最大型著作(该书的有关内容修订后在日本东京第一书房出版了两卷本日文著作)。该书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二等奖、第二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二等奖。本学科还主办、联办了三次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两次亚太地区国际民族音乐学研讨会和多次全国性音乐学术研讨会。20041月主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7届世界年会”,200510月主办“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届国际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6年以来,本学科成为中国大陆高师最早的音乐学博士点,音乐学学科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并拥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目前,本学科梯队成员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生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55%,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学科梯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耀华教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3年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多年来,他以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探索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新价值。在他的带领下,学科团队团结一致,为冲刺国家重点学科奠定了优秀的学术基础。

 

 

 

(一)本学科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
1、中国传统音乐学
   
其主要特色为音乐比较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闽台音乐研究等,其部分成果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目前,这一研究方向已经毕业和在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在全国高师本专业领域中数量最多。
   
今后一段时期内,拟以中外音乐比较研究为龙头,以中国传统音乐学理论特色的总结和研究为基础,从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贡献。
   
主要:主要著作《福建传统音乐》(王耀华)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为第一本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著作,获第四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王耀华)获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还出版了《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客家艺能文化》、《民族音乐论集》(王耀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王耀华、合作),《台湾福佬系民歌的初步研究》(蓝雪霏,获第四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畲族音乐文化研究》(蓝雪霏,获第五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蓝雪霏)获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主要论文《朱熹理学思想与福建音乐文化》(王耀华《音乐研究》19964)、《琉球御座乐“福寿歌”初考》(王耀华《中国音乐学》20011)、《泉州南音“潮类”唱腔的旋法特征及其源流初探》(王耀华《音乐研究》20023)、《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区划研究综述》(王耀华《中国音乐学》20034)、《琉球音乐对中国音乐受容的两种样式及其规律》(王耀华《音乐研究》20044)、《岸边成雄先生的音乐学研究》(王耀华《音乐研究》20052)、《试论畲族音乐的形成期与发展期》(蓝雪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2)《畲族醮仪音乐研究》(蓝雪霏《音乐研究》20013)、《论“游移”》(蓝雪霏《音乐研究》20044)、《论传统音乐的社会化保存》(蓝雪霏人民音乐》200511)、《畲族音乐与台湾高山族音乐之初步比较研究》(蓝雪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等。
   
这一方向的成果还有:《民族音乐学及其主干课程教材建设》(王耀华、合作)获2001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王耀华教授的博士生李玫博士学位论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音乐史学
   
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为主要特色。
   
成果:主要著作《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叶松荣),获第五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西方音乐史略》(叶松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西方音乐史》(叶松荣)获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音乐史学的第三个阶段》(郑锦扬)获第三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清乐研究》(郑锦扬)获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音乐史学美学论稿》(郑锦扬)等在国内均有较大影响。
   
主要论文《关于西方音乐研究中的认识问题》(叶松荣,载《人民音乐》199710)、《论现代主义音乐的创新问题》(叶松荣《音乐研究》20003)、《构筑与求解——关于音乐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叶松荣《人民音乐》20017)、《关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特色的思考》(叶松荣《音乐研究》20053)、《反思·求索——关于西方20世纪“新音乐”若干问题的思考》(叶松荣《人民音乐》200511)、《关于八类中国音乐的历史学问》(郑锦杨《人民音乐》200412)、《延安音乐的历史贡献》(郑锦杨《音乐研究》19922)等。
   
本方向今后将致力于音乐专门史研究,中外音乐比较研究等。出版音乐史学研究系列丛书。

 

3、音乐教育学
   
本方向研究在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高师音乐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国民音乐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成果:主要著作《高师音乐教育学》(王耀华等)获第三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音乐学概论》(王耀华主编)获2004年首届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马达)获第五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高师音乐教学综合改革》(集体)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外音乐欣赏教程》(叶松荣)获第三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声乐表演的主体建构》(张锦华)获第四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琵琶教程》(孙丽伟)获第五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舞蹈美学》(林君桓)获第六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王耀华,《音乐研究》20023)、《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王耀华《音乐研究》19961)、《反思性教学与音乐教育》(马达《人民音乐》20051)、《高师音乐教育中应重视潜在课程的研究》(马达《人民音乐》19995)、《高师音乐教育五十年之回顾思考》(马达《音乐研究》19994)、《论高师音乐专业的素质教育》(马达《音乐研究》19984)等。
   
今后将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学机器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并且为高师音乐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及其教材建设、国民音乐教育及其教材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二)近年承担的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有6项;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有2项;福建省科技厅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有2项;获全国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1项。
   
其中已结项的项目有: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王耀华)、“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叶松荣),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方案”(黄明珠),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人视野中的欧洲音乐”(叶松荣)。

 

(三)总体思路、主要目标
   
以音乐比较研究为龙头,以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为重点,在对中西方音乐理论与实践、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进一步探索中国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理论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继续推向深入,为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作出贡献。争取音乐学博士后流动站尽快获准建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音乐学学科的跨越性发展。
   
预期取得学科建设的成果有:
   
1、出版系列著作《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10本)、《音乐史学丛书》(10本)、《音乐教育学丛书》(10本);
   
2、每年在核心刊物发表20 篇以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为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