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加强青年学生的成才观教育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并对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既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一贯要求,又阐述了一种全新的成才观,不仅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学生的成才观教育提出了科学具体的工作方法。

  一、把握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习当然是第一位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时代,青年学生只有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成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有用之才。但是,青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成才立业德为基。“有德无才,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当然不可能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即便掌握了再多的文化知识,也未必能够用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上。青年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成才观的核心。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才,就要对他们进行全面培养。在这方面,我们曾出现过偏差,即过分强调“政治功能”而忽视“业务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的培养,结果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断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但在注重“个体发展功能”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素质的培养。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高等学校做好成才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青年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者,知识或技能也;成为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即是“人才”。当前社会上仍有很多人把上大学、读名校当做成才的标志,一些青年学生以为只有在显赫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才称得上人才。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人才观。上大学,读名校,固然有利于成才,但并不意味着上了大学的人都能成才,也不意味着要成才就必须走这条路。事实上,人才成长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仅仅在大学就能完成的。

  二、确立成长成才的科学途径。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我国要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年。社会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创新需求,是创新活动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培养,创新成果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必将使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对青年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就要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为此,必须克服狭隘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在教育活动中确立一种超越性的教育理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从而激发创新激情、开拓创新视野。要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青年学生营造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逐渐改变目前以维护学校教育秩序为要求的刚性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

  对青年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要努力强化实践要求。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人的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重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青年学生进行成才观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加速青年学生融入社会的进程。目前,不少青年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少,缺乏吃苦耐劳抗挫折的精神,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父母的养育之苦。青年学生要成长成才,必须补上社会实践这堂课。只有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够真正确立理想信念,增进学识,提高技能,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明确成长成才的发展目标。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人的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自我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各种关系。个性发展是人的兴趣爱好、才情品格等方面的丰富和完满,是个人禀赋的充分发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才会健康协调。

  在注重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有必要强调主体意识。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观与传统生产方式下人才观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对个性化的充分重视。青年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自尊心强,勇于自我表现,个体意识张扬。因此,现代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校进行成才观教育,应大力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主体意识,需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营造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氛围。学校应放手将教育选择的 “遥控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乐趣、找到动力。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