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学音乐绕开功利心

2011年08月09日    来源:羊城晚报    

 

  因为培养出了李云迪、陈萨、薛啸秋等钢琴“杰青”,但昭义教授在国内钢琴教育界的号召力一时无两。8月4日晚,当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将他请来广州与羊城琴童面对面,引发了大人小孩的“追星”热潮。

  在这场音乐交流演讲会开场之前,羊城晚报记者得以向但老师请教,听他讲自己的某些“冷思考”。随后,记者再结合活动当中但老师对琴童们的点评,不难感觉到,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音乐教授,如此奔走忙碌,实希望为当前的少儿钢琴教育纠偏。

  不想被叫成“冠军教练”

  因为教出了一众有出息的“徒弟”,但昭义总是被人冠上“冠军教练”、“王牌教师”一类的称呼。对此,他连连摇手:“坦率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别人这样叫我。教了一个冠军,难道就代表个个学生都能夺冠?再者,我从小就是不太出众的人,不习惯引人注目。”

  他说:“学生走上国际比赛领奖台,我幸福;不过,如果有更多孩子能通过学习钢琴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我会更幸福。音乐的社会功能确实是很奇妙的,它作用于人的心灵,有着文字或说教不可替代的功能。用音乐净化了的心灵,我觉得它是不太会作出恶事的。”

  反对“学琴越早越好”

  但老师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机会接受音乐培养的孩子还是太少了!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学琴热”,应该继续发展,但一定要避免家长或老师强迫孩子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并非每个学习音乐的年轻人都要以成为李云迪或是郎朗为目标。但昭义再三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放在钢琴教育的首位。“即使这些学琴的孩子以后不弹钢琴了,但他们有艺术的审美能力,能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成功。”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也反对那种“学琴年龄越小越好”的观点。但昭义说:“学得太早,不仅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年的快乐,而且他们的运动神经尚未足够发达,很难有效掌握,也会增加家长的负担。所以,最佳入门的年龄应该还是在5岁之后。”

  技术征服乐曲并不够

  考级,是当下少儿钢琴教育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对此但昭义态度鲜明:“钢琴考级制,是对家庭式教学的规范化引导和检验,目的是促进孩子对音乐的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我坚决反对抱着功利目的去考级,并希望国内的音乐教师和琴童家长走出这个误区。”

  但老师再三强调,不为钢琴而钢琴,不为考级而学琴,“钢琴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音乐素质教育”。他认为,考级本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让孩子们比较清醒地理解自己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这个程度里面,自己完成的情况怎么样。而且它也不完全针对学生,还可以是一个评教评学的活动。

  目前的状况却令但昭义十分担忧,对音乐的精神理解让位于对乐曲的技术征服。“更不好的是,因为艺术考级是一道道考题、一级级地考,所以钢琴教学为了应试,就变成只学‘考题’,这怎么行!就好比文化学习,要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最后才来一个考核。怎么可以把这个过程简化为学完这套考题、就去学下一年级的考题呢?你即使是考过了级或者是勉强保级,但速度达不到、音乐表现形式也不好、理解也跟不上,那这个音乐学来就没意义了。”

  不过,但昭义也强调,不可走入另一个极端,即一味追求兴趣、忽略了严格训练。他说:“钢琴的学习和教育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兴趣引导在引进门的时候很重要,但随后训练的严格和枯燥是绕不过去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2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