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略论古筝演奏延展与改革

2011年09月06日    来源:中音在线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正如唐代诗人吴融在《李周弹筝歌》的描述,"五音六律皆生之,就中十三弦最美妙"。筝,这件古老的乐器,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海内外的众多知音。古筝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外观构造和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


  一、古代演奏方法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中《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可见春秋战国之际,筝已在秦地广泛流传。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筝的流传范围也扩大到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内蒙古等地。伴随着筝的流传与普及,这件乐器本身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完善。从最开始的五弦,经九弦的过渡,到战国末期发展成十二弦。十二弦筝在形制外观和音乐表现上可能都已相当成熟,所以稳定地流传了八百多年。最早的古筝演奏技巧是很简单的,两手分工极为明确,右手弹奏,左手以韵补声,曲调也极为简单,基本上是慢节奏单音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筝曲目难度越来越大,弹奏技巧越来越复杂,表现力越来越强,表现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历了从单手简单弹奏到双手复杂弹奏,从简单弹拨按技巧到复杂颤拨推揉技巧的发展过程。到了唐代,筝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到了十三弦,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弹奏技法与指法上,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唐代的一百二十首筝诗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指法有掩、抑、按、抽、拨、打、拍、遏、撮、拂、抚、挑、捻、推、弹、回旋等十八种之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筝的表现能力与艺术效果。如白居易的诗作《筝》:“慢弹回断雁,急凑转飞蓬。”吴融的《李周弹筝歌》:“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到了元明之际,筝在弦制和表演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十四弦筝和十五弦筝。在表现形式上,元代又出现了两面筝对弹的表演程式。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的诗《春夜乐》,便提到“双筝对弹”的表演:“双筝语凤凰柱,弹得新声奉恩主”。“双筝对弹”丰富了筝的表现力。到了清末,筝又增加了一跟弦,发展成十六弦筝,一直沿用至今。


  二、筝传统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古筝艺术不断地发展、演变。古筝的演奏技法,在一代代的弹筝人的传承和创造中,在古代演奏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它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以大、食指弹奏为主,左手为辅的演奏方式,而是以琴码为界,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这在传统筝曲中定位十分明显,并由此发展了两套不同的演奏技法,这两套技法各有侧重,分工不同。


  (一)传统的右手技法:


  以弹弦为主,其基本任务是取音,是筝发音的动力源。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音,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


  1、右手单指技法


  这是筝演奏中使用最频繁、最基本的技法。它包括参加弹奏手指的内外方向弹法。主要有:“托”“劈”(大指),“抹”“挑”(食指),“勾”“剔”(中指),“打”“摘”(无名指)。除此之外,还有“连托”、“连抹”、“连劈”、“连勾”、“连剔”等技法。


  2、右手组合技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撮”(大指托和中指勾同时弹奏一个八度的音),“小撮”(大指托和食指抹在两根弦上同时相对拨弦),“四点”(以勾托抹托为框架在一个八度内来演奏)。


  3、右手其它指法


  花指:也称拂音,通常是用右手大指快速连托而成,传统称为“加花奏法”。刮奏:左右手用连托、连勾、连抹等指法在琴码的右侧或左侧弦面上作上行、下行音阶刮奏,也称“历音”。刮奏手法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是筝演奏中最富有特色的技法之一。琶音:用无名、中、食、大指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序拨奏。也有仅用大、中、食三指拨弦的。有时单手,有时双手配合演奏。持续音:作为弹拨乐器的筝,以“点”的发音形式出现,其长音就是依靠某种技法的持续演奏,形成连续、密集的点来构成。在传统筝曲中,主要指一根弦上快速托劈的摇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2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