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音乐不在钢琴 学习不在设备

2011年11月01日    来源:新闻晨报    

    家里正有上四年级的小朋友,我对四年级数学的进度再清楚不过了:刚学到分数和树状图。我很好奇,新开发的iPad教学软件,能够怎样发挥它的功效,让小朋友把分数和树状图学得更好?以我的拙见,iPad上丰富的软件应用,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的帮助似乎更大些,比如,当孩子在屏幕上击打虚拟琴键,听到悦耳的琴声时,当他用画图软件创作出一副抽象画时……


    把iPad引入课堂,这个新尝试才刚开始,没有充分的论据,其优劣尚待评估。不过,除了成本问题,对视力的影响,游戏的诱惑,作为家长还有更深层次的忧虑:让小朋友从小就开始与一个机器互动,是否考虑到其长远的效应?这种学习模式上的改变,会不会让小朋友们更加不擅长用笔写字、更加依赖与电脑的互动?小朋友是否会因此而更容易发展为“宅男”、“宅女”、不愿意投入真实生活,而眷恋着那个虚拟世界?虽然技术越来越具有革命性,机器越来越聪明,但是,再强大的人工智能,再丰富的网络世界,也比不上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


    据我有限的观察,上海的教室里,电子设备和网络手段正被频繁运用。比如,我家小儿的课堂里就有一台大显示器,与老师的电脑相连,可以播放与课程相关的PPT或音像软件。老师还会配备耳麦,最后一排的小朋友也可以清晰听到。家庭作业会发到班级邮箱,或由老师用飞信发到每位家长手机上……这一切,与我们小时候的课堂已经有巨大差别。 30年前,我们的红领巾是全棉的(现在都是化纤的),上课是要做笔记的,所有知识点都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虽然粉笔灰吸得够呛,但这一幕想起来还很温馨。


    对于美国不少学校大量配备i-Pad,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教育与信息学教授马克·瓦绍尔曾冷静地评论道:“俗话说,音乐不在钢琴。同理,学习不在设备。”无论多么先进的机器,无论话筒还是平板电脑,那都只是辅助手段而已,教育的真正价值,还是在于人本身。无论借助什么手段,我们都需要问自己,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培养小朋友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真正的兴趣、打开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责任编辑:张继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