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华:一位无私的助学义工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教育局司机
他爱上网,痴迷体育,钟爱摄影……是个时尚的现代青年;他的职业是汽车司机;他有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他叫刘朝华,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教育局的一名司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司机却感动了人们。
翻开他的助学日记,我们得以探寻是什么使普通的灵魂变得伟大。他不仅自己掏钱助学,还组建义工社,以"鱼片"为网络昵称在论坛发动网友资助贫困学生。
据统计,几年来他和网友们资助了2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却倒在了助学路上,一场车祸夺去了他年仅31岁的生命。
8月21日,在他的葬礼上,100多辆摩托车开道,上千人自发前来与他告别。当晚,数百名网友分别在湖南株洲、炎陵以及长沙为他举行默哀活动。
"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人们用歌声向这位真心英雄致敬。
刘霞:小学女教师坚守大山23年
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苍沟村小学教师
一位来自大山深处朴实的乡村女教师,用她23年无悔的选择、坚定的付出感动了人们。23年来,刘霞用自己花儿一般盛放的青春,在大山深处抒写了一段甘愿忍受寂寞孤单、无怨无悔的教师之歌,她用自己的人生陪伴着大山深处那一朵朵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2008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
马峡镇苍沟村小学唯一的成年人刘霞既是这里的老师也是校长,每逢雨天,只要教室屋顶漏雨,刘霞就二话不说搬来梯子,噌噌爬上屋顶当起了"泥水匠";学校里煤不够烧,刘霞便只身进山捡一大捆树枝扛回来。虽然平时刘霞不温不火的,一副"没脾气"相,但只要谁伤害到学生的利益,刘霞就会脸红脖子粗地和你闹,不管你是谁。
面对家庭破裂、艰苦的生活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等,周围的人没见刘霞掉过一滴眼泪,没叫过一声苦,她给学生、父母、乡亲、领导的印象,始终是一个可敬的"妈妈"、"大闺女"、好老师和好校长。
孙月光:从无声世界迈向有声世界
内蒙古赤峰市回音聋儿康复乐园校长
16年来,孙月光凭着自己的坚毅和顽强,让160多名聋哑儿童在她的博爱中健康成长,由无声世界迈向了有声世界。
1993年春季,在赤峰市元宝山区一所农村小学做教师的孙月光毅然辞去了教学的职务,给一名9岁的聋哑儿童梁海当上了家庭教师,从此走上特殊教育这条路。
1997年,在元宝山区残联的支持下,孙月光创办了回音聋儿康复乐园。
聋哑儿童康复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她为此付出了多少辛酸和汗水,没有人能说得清。为了学会口舌操中的一个卷舌音,她把筷子放在舌头中间,舌体两边尽量往里卷,一有空就站在镜子前面练习。经过无数次演练,她总算能灵活自如地给孩子们做示范了。
现在照顾聋哑儿童已经成为孙月光生活中的全部,无论是学习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都用其博爱的胸怀包容着一切。
孙雅艳:轻盈的音符 沉甸甸的爱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
6次赴广西百色地区,2000封山里孩子的信,13万多元,资助38个学生……沉甸甸的数字背后,饱含着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孙雅艳长达8年对革命老区孩子的关爱。
2007年9月3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者,孙雅艳第六次南下百色,到最偏远的田阳县玉凤镇坤平中学当艺术老师。她主动承担了绘画和音乐等课程,想尽办法把课堂变得生趣盎然。组建校园合唱团,排练元旦文艺晚会,天籁般的童音在山谷中回荡,山里娃在艺术的熏陶中认识了美、感受了美。
为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心理状况,她在学校里开办了阳光聊天室,把全校170名学生挨个找来谈心。利用周末,她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去家访,收集贫困生情况,发布到爱心网站上,争取社会帮扶。
比起以前遥远的帮扶与守望,成为一线志愿者后,孙雅艳说自己才真正体会到"责任"两个字的重量。
杜金山:"循环大课堂"让学生高效学习
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上课时,校园里飞来一只鸟,几乎全校学生都能知道。"这话也许夸张,但形象说明了传统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教学低效等问题。山东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力排众议,打破现有课堂的结构:每堂课前35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上节课的任务,后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在兖州一中,每节课的起点在一节课的后10分钟。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教师在循环大课堂中,获得重新定位,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改变了过去教师的枯燥单调重复的工作,唤醒了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追求,增强了工作幸福感。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引发了课堂的根本变化。学生的学习也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解放学生的学习主权,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是杜金山一直追求的梦想!
何晓波、刘峰:冰窟中搭起生命之梯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学生
2008年3月8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大三学生何晓波和刘峰与其他同学一道,正在松花江边游玩。此时的松花江还没有开江。突然,有人惊呼:"有人掉进冰窟窿了!"两人迅速向事发地点跑去,只见一个女孩在江里挣扎,另一个趴浮在水面的浮冰上惊恐万分。何晓波立即蹲下身去拉水中还在挣扎的女孩,突然冰面裂了,何晓波也掉进了江里!万分危急时刻,何晓波奋力用手撑住冰面蹿了上来。为了减轻对冰面的压力,俩人趴在冰上,刘峰拉着何晓波的腿,何晓波够到女孩的手,用力把第一个女孩拉上了冰面。这时,另一位热心人也赶来相助,三个人合力把第二个女孩拉出了冰窟窿。这个女孩已经窒息了,何晓波不顾自己已经冻得发抖,立即给她做紧急救助。
当看到两个女孩完全脱离了危险时,两个人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李建华:以德报怨 拯救灵魂
山东省威海二轻幼儿园退休教师
2008年3月26日,李建华在家中遭遇歹徒入室抢劫,19岁的歹徒挥着刀疯狂地乱刺,李建华身中数刀。这场殊死搏斗却有了一个让人惊诧的结局:满地血流让晕血的歹徒瘫软在地,身负重伤的李建华以母亲的身份对其教导,两人在血泊中互相搀扶下楼求救,李建华并未报警且对急救人员称丁亮是自己的干儿子。警察接到群众报警后,于3月27日将丁亮刑拘。
面对疯狂的劫匪,身中数刀,血流满地之时,李建华用异乎寻常的爱心,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生命,更"拯救"了初次作案的劫匪的灵魂。李建华用滚烫的心温暖了一颗冷酷的心,如同一个精神的纤夫牵引着一个失足者,她被国内舆论誉为"大义女教师"。
面对很多人提出的"是人性的光辉还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争议,这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这样回答:"我们是先做母亲,再做老师。"
李洹: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留法学生
2008年4月19日,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的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游行示威集会上,留法学生李洹发表的长篇法文演讲让全世界记住了这样一个华人青年。
他富有哲理和逻辑思辩的行文,地道的法语,播音员般圆润、激昂、优美的嗓音,流畅而又连珠炮般的语速,让在场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为之欢呼,也让法国人听得震惊和入神。
来自中国西安的李洹是里尔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的一名硕士生,他曾登上法国电视二台,与该台驻北京记者就有关中国问题进行过针尖对麦芒的辩论,他的语言和学识功底赢得了对方的尊敬,为中国人守住了尊严,在留学生中引起了轰动。
打这样一场"荣誉之仗"、"尊严之仗",李洹所有的动力和激情皆来自于:自己是个中国人,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李梁:思政课教师的魅力
上海大学教师
在高校理论课课堂上,他赢得了明星般的拥戴,"一座难求"的课堂常常挤满了站着听课的学生;而在学科的育人前沿,他更是巧妙地将思政课的核心价值无痕地传递给学生,一节课听得"80后"们个个热血沸腾。
他叫李梁,上海大学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课讲师。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多年的实践积累,会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令思政课堂这片平静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
在多媒体还未普遍应用前,李梁就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和制作了大量剪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当语言和肢体无法达意时,他就会用画地图、列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而今天,DVD已不再流行时,他又学会了在网上直接搜索、下载视频和音乐。对李梁来说,令其课堂生辉的关键并不是多媒体,"什么合适我就尝试用什么,什么有用我就去学什么",朴实的话语表达着李梁对"创新"最朴实的理解。
李彬彬:用微笑传递豁达与温暖
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如果没有9岁那年的一场灾难,河南省鲁山县的李彬彬本该和同龄男孩一样,继续追跑、玩球、游戏、打闹。正是那年,他因为触电,受伤部位感染,在痛苦中失去了宝贵的双臂。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打垮他继续生活的决心。洗脸、刷牙、叠被子、吃饭、穿衣、骑自行车……这些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用比常人多数十倍的时间学会用脚完成。坚强地走过了小学、中学,如今的李彬彬已经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无情的命运并没有让他自怨自艾,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反倒成就了他自信、豁达的性格。
他在大学里创办微笑心理健康协会,以自身的经历,启迪遭遇挫折的同龄人,面对困难,笑对人生。他还加入了平顶山志愿者协会,远赴山区探望孤儿。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李彬彬觉得自己只是在尽微薄之力,用关爱回报关爱,用温暖传递温暖。
杨之亚:冰水中,他勇救3名落水者
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学院学生
2008年2月15日,回到家乡安徽省灵壁县向阳乡河王村过寒假的杨之亚到亲戚家去帮忙。"咚"的一声闷响,随后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杨之亚和本家侄子杨波冲出门外,循着喊声跑去。喊声来自村东头向阳沟上的大桥处,杨之亚赶到大桥时看到,桥下一个人浮在水中;一个满脸是血的女人,紧紧抱着一个孩子,在没过了她脖子的冰水中拼命挣扎。
浮在冰水中的人叫沈秀堂,午饭后从亲戚家返程回家,喝了酒的沈秀堂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儿胡彩云和小鹏飞,行至向阳沟的大桥时,不慎失控,疾驶的摩托车狠狠地撞向桥栏,强大的惯性把3人甩入水中。没有丝毫的犹豫,顾不上脱掉棉衣和棉鞋的杨之亚立即跳入冰冷的水中,他18岁的侄子紧跟着跳了下去。在两人和乡亲们齐心协力下,沈秀堂一家三口全部被救上岸。
为表彰杨之亚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授予杨之亚"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杨洪璋:古稀之年乡村支教八载
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授
8年前,退休后的北京物资学院杨洪璋教授,听说与该校结对帮扶的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信息十分闭塞,乡亲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有些孩子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了。深受触动的杨洪璋决定深入顾家沟,先从改变村民观念做起。
在他的奔走劝说下,很多失学的孩子都回到了课堂。为了让他们继续深造,杨洪璋找到中华商科学校,该校同意免费接收两名顾家沟的初中生。此后,他陆续推荐了40多名贫困学生到中华商科学校和时代中学读书。学生毕业后,他又四处奔走,介绍毕业生到北京打工。
杨洪璋今年已经72岁了,扶贫支教活动已扩大到远近3个乡10个村;他曾带领800多名大学生、20多名教师、70多名中外各界人士到这里传播文化。村民们都愿意找他聊天,把他当作老师、朋友和亲人。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积极支持孩子上学读书,即使再困难也要省吃俭用让孩子一直读下去。
杨继斌:用生命书写壮丽青春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
2008年1月15日晚8点多,在昆明一客运站,杨继斌拎着一个运动员常用的手提袋,坐上了一辆开往腾冲的长途夜班车。
凌晨1∶30分左右,车辆进入大理境内,驶过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隧道外约2公里处。这时,有3名男乘客跟驾驶员说要下车。说话声把乘客小黄从睡梦中吵醒。小黄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提电脑不见了,马上高喊抓贼。同时,还有几名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也不翼而飞。
正睡在上铺的杨继斌来不及多想,鞋都没穿就下车朝3名犯罪嫌疑人追去。追出200多米后,杨继斌抓住了1人。另外两人见势不妙,上前与杨继斌搏斗,犯罪嫌疑人袁某拿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跳刀,刺了杨继斌左腹一刀。杨继斌倒下了……
为了表彰杨继斌的英雄事迹,教育部决定追授他"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