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异地高考” 要的是新思路与教育资源分配公平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那异地高考的突破口在哪里呢,有何具体的思路可供解决?

  熊丙奇: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大致有三种思路。第一种是“异地借考”思路。第二种是放宽高考报名资格条件的思路,即通过将“户籍+学籍”高考报名条件,调整为“居住证+学籍”或者“多年纳税证明+学籍”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

  第三种是高考改革思路,探索建立“统一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招生体系,所有学生可不分户籍选择参加自主招生统一测试,学校结合统一测试成绩、考生中学成绩、考生所在地区教育因素综合评价,进行录取。另外,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申请入学、注册入学”的方式,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都可自主申请。

  我推崇的是第三种思路。我们现在的高职高专已经实行申请入学、注册入学了,这个就是一个突破口。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比较低层次的学校,那我们从第二层面来讲,从现在进行自主招生改革的学校开始。这些施行自主招生改革的985或211等重点院校,又在进行全国联考即“华约”、“北约”、“同盟”,他们分别的考试,所面向的学生就是不分地域的,都是一张试卷。既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在此基础上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就很好地解决了异地高考的问题了,也打破了目前高考与户籍绑定的机制。

  所以说,如果真的能够从这两个方面继续推进,一方面解决了高职高专的生源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解决了大家现在关注的名校自主招生存在的新的不公平问题,而且也在逐渐地推进了异地高考的问题了,远比我们现有框架之下的诸如借读、借考等各种解决办法好多了。

  《南方都市报》:那这个从目前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思路,为什么没有被推行起来,改革还一直停留在原有框架里呢?

  熊丙奇:这个牵扯到行政部门不放权的问题。现在的招生还是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合并的形势,在这样的模式下,相关部门拥有的权力并没有减少,所以现行的改革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改革。如果说部门真正是愿意放权,推动这样的改革,难度并不大,就包括在国家的《纲要》里对高考的改革说得非常清楚———实现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考试,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概念老是被偷换,高校本来要有的自主权被一定程度上架空了,学校并没有太多的自主权。这样就表明,从实际上有关部门还是不愿意把权力放出去。

  《南方都市报》:那高职高专这个突破口是不是也存在问题呢?毕竟这些学校都是属于地方的,放开的话,那必然会涉及到抢夺资源的问题。

  熊丙奇:随着高职高专逐渐被重视起来,教育资源丰富了,但同时却生源受到严重的下降,它们已经顾不得为各个地方培养人才了,已经很愿意实行申请入学、注册入学了,已经打破了户籍的限制了。从办学的角度上看,它的意图其实已经很明确了,最要紧的是解决学校生源问题。从办学定位来讲,如果说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乃至进城务工人员的申请,也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如果说进城务工人员有暂住证、工作证,我们就可以接受他的申请。实际上现在政府已经不会觉得外地务工人员在本地学习是占用本地教育资源,因为人们很少会大老远来一个地方,为了上一个高职高专,他们大多数都会是留在当地工作的人群。于是,这其实就可以理解是在为提高本地的劳动力素质与技能做贡献了,所以,他们的资源并不是为外地的学生或者人员占用了,而最终还是汇报给了当地,因此这也就促进了当地人才资源的整体提升。

  《南方都市报》:那就目前看来,政府并没有透露出放权的意图,因此问题就如同打上了死结一般了。面对这个情况,如何破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4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