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琴“劲秋”(吴兆基先生藏)
“劲秋”琴,仲尼式,月形龙龈,龈托,系硬杂木附件,琴面园而扁,上桐下杉,观腔内木质、琴体断纹及其它因素断为宋琴。
此琴由我修去刹音后,经我师吴先生弹了若干月,散按二声音色较好,唯泛声迟钝,暗涩,经我去掉硬杂木龙龈之后,泛音立即灵敏,音色园亮清润,且散按二声音质更为透静、润实。此琴由吴先生应邀去香港录激光唱片,音色效果极好,上海电视台“诗与画”节目中经常播放的背景音乐“渔歌”等曲,就是由吴先生用“劲秋”琴弹奏的。
论:琴音优劣,制约因素极多,此为换龙龈而提高音质之一例,然我以为,千琴千性,它琴不一定可效而行之。
[2000年12月新注:(“劲秋”琴在我未修之前,原髹黑色漆,琴面中央呈小流水及龟纹断,面边发小蛇腹断、底板密布牛毛断,然此琴底灰较软、面漆稍薄、通体严重剥落,不能下指,先交某先生修复,不料尽去原漆,重上鹿角灰,以至古貌丧失,后来我重为修去刹音时,见琴底龙池之上隐隐现异,逐慢慢剥去新漆,始见原刻篆字,得知此琴最早名为“劲秋”,又见龙池下藏一方章,似为“李XX藏”。此琴演奏价值依然,文物价值尽去,惜哉!]
2—3、宋琴“鸣和”(陈先生藏)
“鸣和”琴,仲尼式,髹黑漆,上桐下梓,腹内刻正楷“朱智远重修”。(朱琴大都刻:“赤城朱致远制”字样,此琴为“朱智远”,存疑。)
病症:一、岳山、承露松动;二、琴体边棱多处部位缺口;三、琴面、琴背多处部位漆层起壳松动、指甲按之,稍用力可揿破漆层。
修理过程:松动的岳山承露以鱼胶重新胶合,同时将低于琴额0.3毫米的承露(可能是制作时没把漆层厚度考虑进去,故而承露低于琴额)内园面制作一层硬质木片贴上,胶合后承露高出琴额2.0毫米,如此岳山、承露、琴额三者之间高低有起伏。琴体边棱缺口以80目鹿角霜生漆腻子补二道,再以100目腻子补二道500号细砂水磨后,上面漆数道,退光,告成。漆层松动处以缝衣针在松动中心剌一极小针孔,以小号医用注射针吸薄生漆(酒精稀释生漆)轻轻注入,去余漆,以重物(半块砖的重量)压住松动处,一昼夜即干。
论:此琴修理难点在于修复大面积起壳松动之漆层时,防止修复过程中起壳之漆层掉落。故采取了加固一块续修一块的办法,每次修复四、五个点,每个点仅一、二个平方厘米,修毕全琴起壳之漆层,耗时达半年有余。
2—4、宋琴“金声玉振”(笔者藏)
“金声玉振”琴,仲尼式,漆色黑髹杂黄,桐梓材,凤沼腹内刻“同治十一年,爱梧居士重修。金徽、玉轸,此琴断纹复杂,有年代久远的牛毛断间蛇腹断,有较近的漆下断、隐纹断。
琴病:面板弦路之中多处部位被钝器砸伤及刹音。
我修复砸伤之症后,上弦试其音响,唯散音尚可,泛按音色均暗涩,不透。十徽之后大片刹音。我当时无暇未及时修刹音。不料几个月后刹音全消失。细察琴体,是七弦张力使落尾回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