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古琴应该如何去修复

2012年05月05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论:传世琴制作工艺及音质并非都好,不少老琴斫工甚至相当粗糙,然急就粗放之琴,音质尚佳者并不少见,“江山风月”琴就属此类。

  2—8、清琴“绕梁”(翁瘦苍先生藏)

  “绕梁”琴腔内有墨书(字迹模糊)得知为康熙年间造,仲尼式,琴体宽大厚重,红髹鹿角灰底,三声闷暗,系面板过厚所致。因琴主不愿剖琴重修,只要求修去通体刹弦之病。

  检其龙、岳高度、琴面平斜,大面积刹音系拱起之大断纹扰弦所致,我修理时磨刹面积控制在弦路内(保留弦路之外断纹),二、三次细磨即成,一至七弦均无刹音。

  论:此琴所施底漆系较粗之鹿角霜,故断纹粗长拱翘,磨刹以新的油石沾水细磨为妥,磨去拱处,少磨多试,以免过头,忌用水砂纸磨,因水砂找平困难。

  2—9、民国琴“琅石泉”(叶名佩女士藏)

  “琅石泉”系民国琴人李明德制。变体连珠式,密布隐起断纹。琴体宽大厚重,面板为西洋松,晚材年轮色深油亮,含有较多松脂,底板为三块横拼椐木。(已开裂)此琴音量微弱,闷暗闭塞,有琴弦振动而无琴体谐振。一至七弦均拍面刹音。试弹细检,琴体底漆较软,不耐按音走弦,为使此琴音质提高一步,由十三徵外至四徽弦路内去老漆层见木,重施鹿角霜底漆。修复后,刹音消失,琴音不透以及共振微弱之病已有较大改善。

  论:洋松质地坚实、份量沉重,此等木材看来不能作共振材料。此琴实为用材不当之作。

  总论:

  1、修琴者应该是弹琴人,要有较好的漆木工技术,并对木材学、漆器学、音响学、古琴美学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艺术素养。

  2、修琴者,先从清琴入手,待逐步掌握经验后,再修清前琴为妥。

  3、修复包含三个内容,一为外观色泽协调、风格一致,二为内在结构坚固,三为保持、改善、提高音质。故修琴工艺需遵循传统,所用材料如鱼胶、鹿角霜、生漆等物质地纯正,不以现代化合物替代。

  4、清代后期,由于历史及文化原因,其琴制作工艺应该说是走向衰落的一个时期,少见良琴,留传下来的不少清琴,音质不高且损坏者极多,对此,开裂者胶之,损坏者补之。对于瓦灰损坏严重,不能下指的,可去老灰施新灰(鹿角灰),音质或有提高。总言之,晚清琴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少有佼佼者,在中国古琴制作史上只能聊备一格而已。

  5、唐宋元明琴,是古琴中的瑰宝,现存破损者应尽快修复,并防止修复性的破坏,以多保留原作,修旧还旧为原则,如随意加减,古意尽失,不如维持原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5/5
责任编辑:刘洪超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