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古琴应该如何去修复

2012年05月05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论:经久不弹的无弦之琴,初上弦倘有刹音,不必急于修复,需将七弦上妥,待琴体受张力若干时,等变化稳定后再作细论为好。此琴经我多年使用,琴音已变得润透温和、三准均匀。

  2—5、元琴—无名琴,有铭文(傅华根先生藏)

  此琴系琴主从友人百年老屋之柴房楼搁中偶得。仲尼式杉面、杂木底,瓦灰兼鹿角灰,髹黑漆,通体牛毛断纹。

  琴病:九、十徽等处漆层损伤很多,深处见木,底板有纵向裂纹六、七条(裂透底板),长度十至二十厘米不等,轸池之后底板及护轸遗失。此琴先交由一琴友修理,漆层损伤处,以化学胶水填补,磨平,底板裂缝处以铁钉钉至面板,护轸雁足以杂木补之,未漆,凫掌另做,以铁钉钉在琴头下,龙龈弦枕磨损低下则垫以竹片,试弹之下,一至七弦按、散均刹。易我修理时,去其一切误作,漆层破损处补以鹿角灰,重制宋式马蹄形护轸(凫掌),红木雁足。去其底板铁钉,裂缝中用吹尘工具去其尘埃,将热鱼胶逐条注入裂缝拱起之处以夹子固定、俟干。再以100目鹿角霜腻子修补脱漆处。

  此琴修复后,刹音消失,音质沉静温和,可算中上良琴。

  论:有修复之良好愿望而无修复之专业技术者最好勿修,否则屈刹良琴,实在可惜。

  2—6、明琴“古虞南风”(吴蓬先生藏)

  “古虞南风”琴连珠式,黑漆。面板系千疮百孔之枯桐所斫,底为梓材,小流水断纹均匀美观。琴体完整,凤舌可活动(少见)。所施鹿角灰中混以铜末。琴体极重,音量较小,音色细腻奇特,有戛金敲玉之声。

  琴病:断一护轸。面板系枯桐因素,薄的部位已成漏孔,大都在弦路内。补孔择老旧轻松之杉木视孔之大小、板之厚薄,区别辍补,厚处V型胶边补,极薄处除胶边补并连底补。攘木补后再进行底漆、面漆、揩光等工序。断轸按原式重制。

  论:“古虞南风”琴,音质透静润远,唯有三虚四实之病,此琴为琴面厚薄不匀所致,回天无力,甚憾。

  2—7、明琴“江山风月”(吴兆基先生藏)

  此琴系“大明正德乙亥年太监张永寿造”,音色幽静绵长。其琴仲尼式扁而薄,桐面,杉木平底板,大头小尾,有效弦长116厘米,两边曲线不对称,池沼孔型不正且又偏斜,无低头厚岳山(1.2厘米)且装歪0.8厘米,(成一弦短而七弦长)弦眼离岳边0.9厘米。生手弹此琴难以把握音准。

  修理时,视岳山有一定厚度,一弦处削其岳内,七弦处削其岳外,最后岳山削至0.4厘米厚,弦与岳已成90度。然后在弦眼前堆补鹿角灰,一为增厚岳山,二使岳近弦眼,琴徽重按,修毕上弦试之,音色音量未受影响,如此三声理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4/5
责任编辑:刘洪超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