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圣母颂》(AveMaria)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的作品,表现了圣母玛利亚生前最后一次祈祷,要加强对全曲力度的控制,弹出极柔和的音色表达玛利亚的善良和虔诚,最难得的是配以巴赫《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更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5、装饰音技巧。
装饰音在所有技巧中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把装饰音弹好,吉他就学好一半了,所以我单独把它作为一个标题。倚音、波音、回音、震音等装饰音,不仅对旋律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塑造形象,而且装饰音也对和声进行装饰。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对和声的概念比较弱,旋律的概念较强。装饰音是对和声的装饰。这就要在实践中仔细揣一度创作的意图。
关于装饰音技巧性问题,这里不再赘述,请参考陈志老师的古典吉他讲座《技巧与表现》第十一讲“各种装饰音的演奏法”。
6、形象塑造。
在古典吉他曲中,如一些歌剧、清唱剧、带有宗教色彩的复调音乐或世俗的骑士音乐、游吟诗人等,大多有明确的人物形象,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实际上所有曲目都有人物存在,只不过这些人物没有名字而已,,这就要求我们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我们在判断作品中的角色(人物或主人公),主要根据这个作品的创作年代和背景资料,除了没有姓名以外,可塑造的形象比较宽泛,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设想。一度创作对作品的角色(人物)有其硬性规定,但也有很大灵活度,这个“灵活度”就是二度创作的活动范围,对于不同的演奏者来说,突出人物个性的不同侧面至关重要。
例如,朱利亚尼的《亨德尔主题与变奏》,改编自古钢琴变奏曲《F大调大键琴组曲第五号主题与变奏》,原曲由一个主题加五个变奏组成,咏叹调似的主题简练纯朴。跳跃却又略显单调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和叮当的节奏,令人想起铁匠作坊中特有的愉悦气氛,吉他硬朗的音色塑造了“快乐的铁匠”的艺术形象。
再如,法国比才《卡门》(Carmen)中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斗牛士之歌》是一段具有英雄性的叙事曲,表达了这个角色的英武、豪放。但在英雄性的前提下,斗牛士的性格构成可以有所侧重,比如可以弹得火爆一些或沉稳一些。原谱上的标记“Allegromoderato”意思是“有节制的快板”,进行二度创作时,要有个灵活度,每分钟奏80~90速度显得沉稳;奏110~120的速度就显得火爆、激烈。其实,在二度创作中,这种差别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没有正确和错误,只有形象塑造的差异。